到了懷孕後期,媽媽體內的鈣質有一大部分是要提供給寶寶的,作為寶寶牙齒跟骨骼發展利用,此時寶寶的骨骼礦化速度加快,並越來越堅固。因為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,所以當媽媽飲食中的鈣不足時,對自己及寶寶都會產生負面影響。
鈣攝取不足,媽媽可能會有腳抽筋、骨質疏鬆、增加妊娠併發症的風險,也有可能影響寶寶骨骼及牙齒的正常發展。
來看看媽媽該吃什麼食物才能補鈣呢?
● 攝入足夠的鈣(1000mg/每日)*
充足的鈣質有助於骨骼健康及正常的肌肉收縮。媽媽應選擇富含鈣質來源的食物,像是有低脂乳品類、帶骨小魚類、深色蔬菜及豆類。
含鈣食物名稱 |
達每日建議攝取份量 *假設1碟可裝100g食物 / 1碗可裝240g食物) |
小魚干 |
45g(半碟) |
黑芝麻粉 |
70g(1/3碗) |
小方豆干 |
150g(六分滿的碗) |
地瓜葉 |
九碟半 |
芥藍菜 |
5又1/2碟 |
低脂鮮奶 |
4杯(假設1杯250ml) |
優酪乳 |
6.7杯(假設1杯250ml) |
參考資料來源: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-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(新版) 2015
● 維生素D(10μg/每日)*
維生素D扮演著「幫助身體吸收鈣質」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適度地曬曬太陽(20分鐘/每日),或是透過飲食,如、肝臟及蛋黃來補充。
含Vit D食物名稱 |
達每日建議攝取份量 *假設1碟可裝100g食物 / 1碗可裝240g食物) |
魚肝油 |
4.7g |
蘑菇 |
190g |
鮭魚 |
45g |
日曬乾香菇 |
60g |
雞蛋(生) |
500g |
參考資料來源: 美國農業部USDA-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2016
連結:
https://ndb.nal.usda.gov/ndb/
*第七版-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